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安娜 - 計算錯誤?

紙上聲色   2015年10月28日

我不能說我毫不享受《海街女孩日記》(台灣上映名為《海街日記》)。光是看明星就有夠讓你滿足了。四位女主角中,我較喜歡綾瀨遙,電影中她演大姊香田幸,淡薄妝容不突出美貌,平實的去演一個比其他三個妹妹更成熟、世故的女性,頗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演四妹鈴的廣瀨鈴充滿活力,在戲中佔不少篇幅,也是相當的可愛討好。這部片中四姊妹的演員陣容,幾乎可以說是「無堅不摧」,除了綾瀨遙與廣瀨鈴外,還有長澤正美與夏帆飾演二姊佳乃與三姊千佳,正如朋友所言,「這個牌面可以攬盡由少年至老年的男性觀眾,總有一個對中你的胃口。」

有幾個朋友都說,今次是枝裕和有太多「計算」了──當然四位外貌稟性各異的女演員掛帥是箇中重要一着。我不知道「計算」會不會是一個太嚴重的指控,但是在電影院走出來,看風景看美女的快感慢慢退去時,細心思想,我對《海》片的不滿與失望只有愈來愈多。

整體而言,這部片比是枝上一部《誰調換了我的爸爸》要好,人物較豐富有趣,情節發展也較流暢。然而,他在《誰》片還有意圖去處理一個複雜、充滿矛盾的倫理議題,藉此去呈現不同人物迥異的態度與觀點,但去到《海》片,他似乎太過滿足於一種所謂「幸福」的心態。電影寫異母妹妹鈴遷進香田姊妹的鏞倉老家共住的故事,她們的生活中雖然避免不了種種的挫折、消逝與死亡,但值得慶幸的是,她們的生活裏仍有許多令人欣慰的瑣事,如一起吃冷麵、摘梅浸酒、看海、賞煙花,這些都令她們感到滿足和窩心,甚至可抵消生命中的不如意。正如佳乃對鈴的勸告:「找個男朋友吧!他會令再沉悶的工作都變得可以忍受。」為什麼這部戲會特別強調這種「簡單的幸福」或這種「幸福」在戲中有如此核心的位置?我相信與電影的另一個觀點有關──一切都是不可改變的。

電影推進時我們可感受到四時節氣變化及生死嬗遞,所有人間世俗事都是在這個框架下發生;既然一切的發生皆非人力所能逆轉,那麼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把握當下美好的事物。聽上去好像有點道理和意思,但在《海》片變成了一種即食、不假思索的生命觀。電影念茲在茲的是如何撫平傷害與不快,如何達致和諧無憂的境地。但在療傷前,我們不是應深挖細探,問清楚自己傷的痛的是什麼嗎?

新不如舊

20年前,是枝拍了他第一部長片《幻之光》,電影講一個婦人的丈夫無緣無故自殺,令她困惑難解,即使多年後,亡夫的牽絆還是緊纏着她。此片不急於追求一種內心和解,反而仔細地逐步描寫女主角的日常動靜與微小的心理變化。暗湧場場堆積,到高潮處一氣爆發:掀出往事的反噬、無法排解消化的懷念、自身的孤寂。同樣是講死亡施諸在生者的陰影及人情之欲斷難斷,《海》片就不見《幻》片的深情及漫長透徹的省思。特別是幸與母親一同掃墓,簡單的一席話就能消弭母女之間十多年的嫌隙與積怨,讓我覺得戲中寫的人情極淺薄兒戲。當然,拍一些討好、小確幸式故事不是過錯,但他可是是枝裕和呢!你可以說兩片的內容與立意並不相同,但即使如此,這兩齣最初與最新的作品相較,從任何方面來說是枝都是大大的退步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