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李怡 - 梁特好鬥停不了,市民抗爭也停不了

蘋論   香港蘋果日報   2015年10月14日

政改否決之後,中共港共不是說今後要聚焦經濟民生嗎?然而,幾個月來,卻是停不了的抗爭,抗爭都非關經濟民生議題,並且均由中港共的作為引起。

香港本來已幾乎沒有人注意郵筒有甚麼標誌了,只因一個中共退休左王講了句「去殖民地化」,郵政署近日就以現存有英國皇室徽號的舊郵筒不合宜為由,決定用鐵板遮蓋有關標記,引來強烈反對聲音。郵政署前署長譚榮邦說,舊郵筒是香港歷史的一部份,抹去歷史是要抹去香港人的記憶嗎?原先沒有人注意到郵筒,因這個動作而喚起市民對殖民地時代的懷念與回憶。「去殖民地化」導致反效果。

香港本來也很少人注意《大學條例》,主權移轉18年,極少人對特首擔任各大學校監有異議。這是殖民地時代港督的角色,而這角色一向以來是象徵性的。英國的傳統,象徵的權力通常備而不用,比如英王對包括首相任命、大使任命等種種權力,都只是象徵性行使,絕對尊重自下而上的人民的投票選擇和內閣的提名。過去港督的種種權力,絕大部份也是象徵性的,擔任大學校監,決不會過問大學事務。其實文明社會有效運作的政商機構,也是如此。

一黨權力從幕後到幕前

這次港大的副校風波,本來大多數市民也不關心,甚至根本不知道副校如何產生。然而,由校委會委任、校長做主席的物色委員會提出的人選,校委會先是拖延後是否定,拖延的理由是荒謬的「等埋首副」,否定的理由是模糊不清的「長遠的最大的利益」。一個由名人、社會精英組成的校委會,否定自己委任的物色委員會的人選,竟然提不出一個像樣的理由。而在這之前,則先由左報發動批鬥式對提名人選的攻擊,繼而是梁特安插李國章進校委會並傳將接任主席的安排,都顯示特首擔任大學校監,已不同過去那樣只屬象徵性,而變成了實權性,並且從左報發動來看,其權力的運作更是服從於幕後的一黨專政權力。尤其是,現在一黨已從幕後走向幕前,張曉明也明說:「中央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管治的主要途徑和抓手,就是行政長官。」表明中共透過行政長官,將權力凌駕於香港三權之上。

港大校委會事件後,梁振英又委任了五名嶺南大學新校董,基本上都是被指為「梁粉」、曾參與反佔中或與大陸關係密切人士。

因此,儘管在條文上,特首擔任各大學校監和過去的港督一樣,但角色已從過去的象徵性變成實質性,梁振英更用盡法定權力,也就是說,政治權力將擺明會干預院校自主,而特首背後是中共的權力。因此,現在的《大學條例》,已成為可以將香港原有大學自主的校政,蛻變成大陸的大學那樣,由一黨的政治權力支配的校政也。

梁振英對大學校政的赤裸裸干預,理所當然帶來學生的抗爭。學聯聯同八間大專院校學生會,計劃在本學年發動學界公投,要求修改《大學條例》,廢除特首必然擔任校監的制度,以及增加校內人士在校董會或校委會裏的比例。學聯副秘書長王瀚樑說,公投議案可能會問同學想採取甚麼抗爭模式,例如罷課、衝擊或佔領等,由同學思考是否用激進方式令《大學條例》得到修改。

民主思路召集人湯家驊表示,社會不可以因為梁振英現時是特首,便要求改變港大相關制度,現在更不是要處理應由誰人出任校委會成員的時候。這種和稀泥看法很可能反映部份市民怕變求穩心態。但從港大事件由左報挑起然後多數校委察言觀色的反應來看,即使換一個特首,只要他仍然使用背後由中共駕馭的實質權力,英治時代由象徵權力形成的院校自主,仍然無法獲得保障。

他的權力對抗我的責任

梁振英前天回應修例公投時,指八大院校屬政府資助,「條例一日存在」,特首就對八大院校有一定權力及責任。

既然眼前的事實是特首藉條例對院校自主作實質干預,那麼捍衞院校自主的唯一做法就是使條例「不存在」。對付梁振英的強硬好鬥,為公義、求自主、不願眼看着大學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走向沉淪的大學同學們,恐怕也別無選擇,只有用盡所有方式包括激進手段,力求大學條例修改。愛護港大的港大畢業生,也只有繼續參與抗爭。好公義、求自主的市民,也義無反顧地會奉陪到底。

梁振英宣稱對院校有權力,大學生和好公義的市民自覺對院校自主有責任。我們的責任與他的權力是對抗的。香港人本不想抗爭,但「一國」強要改變我們珍惜的原有制度和價值,梁振英的好鬥又停不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只好「起來」抗爭也。(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