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日 星期三

古德明 - 捕捉神韻

中華正聲   am730   2014年7月2日

香港現代漢語作家顏純鈎有一篇《文字的精靈》,介紹學者劉紹銘:「劉教授寫作家,重在捕捉神韻,而神韻又恰恰是寫人的最高難度。」中國人說的「最難風雨故人來」,今天原來應作「最高難度是風雨故人來」,真是有趣得很。

同樣有趣的,還有「捕捉神韻」。這「捕捉」一詞,當然不是中文,而是英文字capture的化身。第七版《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capture條下有兩個解釋:(一)「捕獲:Allied troops captured over 300 enemy soldiers盟軍俘虜了三百多名敵方士兵。」(二) 「(用圖畫、文章、電影等準確地)表達,刻畫,描述:The article captured the mood of the nation這篇文章把國民的情緒表達得淋漓盡致。」中文的「捕捉」,從來只有capture的第一義;現代漢語的「捕捉」,卻兼有第二義。牛津詞典的例句,看來要改譯如下:「這篇文章捕捉了國民的情緒。」洋奴文字,無下流不有。

二零一四年五月二十六日,大陸《中國日報》網站發表文字,介紹美國攝影師拉雷默爾,標題是:「攝影師捕捉人類表情。」二零零九年二月四日,臺灣《自由時報》有特稿介紹攝影師曾敏雄,標題是:「捕捉名人神情,曾敏雄攝影展。」這「捕捉神情」,中文會怎樣說?

《世說新語‧巧藝》晉朝畫家顧愷之畫人物,或幾年不點睛。人問其故,他解釋說:「四體姸蚩(四肢美醜),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寫人物要表達神情),正在阿堵中(正在這雙眼)。」又《書言故事‧傳神類》唐朝畫家韓幹、周昉先後為趙縱畫像,趙縱妻子品評說:「兩畫俱似,前畫空得趙郎形貌,後畫兼得其神氣情性。」然則顏純鈎那段文字,用中文可改寫如下:「劉教授寫作家,重在傳神,而描寫人物,傳神最難。」這「傳神」當然也可作「得其神情」。

《緯畧》卷二唐朝趙顏買美女圖,畫工說只要對圖喚「真真」一百天,圖中美女就會走出來:「神畫也,呼真真百日,即應。」趙顏照辦,果得真真為妻。宋朝蘇軾曾作《郭忠恕畫贊》,稱贊畫家郭忠恕筆下景物活靈活現,就用了這個「呼真真」的典故:「長松攙天………呼之欲出。」然則《自由時報》那標題,也可用中文改寫如下:「所拍名人呼之欲出:曾敏雄攝影展。」

而除了「呼之欲出」,中文還有「維妙維肖」、「栩栩如生」等成語。但現代漢語人不必懂得這許多。他們只要學到英文「捕捉神情」,就心滿意足。

周三刊登
作者專研中英文,以寫作、翻譯為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