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7日 星期四

蔡子強 - 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2013年1月17日

【明報專訊】很久以前,中國老百姓有一句順口溜,那就是「國民黨是稅多,共產黨卻是會多」,諷刺共產黨由朝到晚都是開會、作報告。

除了共產黨之外,梁振英的會也一樣多

梁振英是否共產黨我不知道,但他的「會」卻真很多,在昨天公布的施政報告裏,竟然成立了2個局、9個委員會、3個專責小組﹗

那分別是金融發展局、海濱管理局、經濟發展委員會、香港與內地經貿合作諮詢委員會、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標準工時專責委員會、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漁業持續發展基金委員會、免費幼稚園教育可行性研究委員會、檢討醫管局運作督導委員會、推動綠色建築跨部門督導委員會、CEPA聯合工作小組、推廣香港成為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小組、單肢傷殘人士申領傷殘津貼部門工作小組。

這還未計算較早之前成立的扶貧委員會,以及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等。

梁振英打着「求變」作為旗幟而上台,讓那些因為高樓價、貧富兩極化和其他深層次矛盾,而生活得水深火熱的民眾,對他期望甚殷。原來他開出來的藥方是開多幾個會,開多幾次會。

原來藥方是開多幾個會,開多幾次會

從梁振英上任之後計,已經等了6個多月,從他當選之後等計,更是等了近10個月,原本大家期望,今次施政報告會對一些水深火熱的課題如房屋和扶貧,以至經濟發展策略和產業政策等,提供較為確切的答案。誰料到,結果只是成立了一個又一個的委員會和小組,繼續「吹水」而已。

例如,說得咬牙切齒的扶貧,也只是交由扶貧委員會討論,什麼社會保障、退休保障、低收入家庭補貼,繼續交由扶貧委員會討論;又例如,之前言之鑿鑿的15年免費教育,如今施政報告只是提出由教育局成立免費幼稚園教育可行性研究委員會,研究其「可行性」。

大家對這類委員會,究竟可以有着何種期望呢?

有其師必有其徒

溫故知新,我們看看董建華,也就是梁振英的伯樂、師父,當年做過些什麼。

1997年,董建華發表首份施政報告,成立了一個高規格的策略發展委員會,並稱:「成員包括政府官員,工商、金融、基層等界別人士和學者。委員會將從經濟、人口資源、教育、房屋、土地、環保、與內地關係等方面進行研究,務求香港的資源得到適當運用,使香港能夠跟上世界競爭潮流,保持旺盛的經濟發展活力。」

稍後,他又找來大名鼎鼎、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校長田長霖,擔任新設的創新科技委員會主席,負責為香港發展創新科技。

更高規格的還有,於1998年成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特設國際顧問委員會,負責就香港長遠發展的策略性課題從國際的宏觀角度向行政長官提供意見,成員包括西門子、豐田汽車、匯豐、三菱銀行等國際商界及企業的傑出領袖。

董建華的委員會:春夢了無痕

結果,大家都知道,這些委員會統統「雷聲大雨點小」,都是「煲無米粥」,到了今天,香港的產業政策仍是兜兜轉轉,梁振英仍要在施政報告中聲言香港要發展多元產業,要將產業「做多做闊」。3個會,15年,結果香港就是這樣蹉跎歲月。

「委員會」,董建華這一招殺手鐧,就這樣「春夢了無痕」。如今15年後,徒弟梁振英卻又再故技重施。

梁振英曾經親自撰文,鼓吹所謂「香港速度」,聲稱不能再蹉跎歲月。但結果,原來也只是開多幾個會、開多幾次會而已,就是他的所謂「香港速度」。

由「三萬五」 變作 「一萬五」

特首選舉之初,梁振英為了爭取民望,好讓他入閘成為候選人,曾於2011年10月16日,於深水埗與街坊會面時,提出每年興建公屋單位3.5萬個。後來遭廣泛質疑可行性之後,他又改口,變成加快未來5年興建7.5萬個單位,把計劃在後期完成的一半單位,即約3.5萬個單位,提前在一年內完成。但到了今次施政報告,這些承諾已經統統不提,就像他那僭建的地庫一樣,已經變得「不存在」。施政報告只提到,2012/13年度起5年內落成約7.5萬個新公屋單位,在2018年起的5年內,公屋的總供應以至少10萬個單位為產量目標。

競選期間,梁說過香港有的是地,只是欠缺規劃,更說過不少地是徒然拿來「曬太陽」,到了今天,他卻為了「撲地」而頭痛不已。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除了選舉時亂發空頭支票的政客所為之外,這個故事亦說明,有些事情是「說來容易做時難」。梁振英能夠在《明報》寫了幾年筆陣,但在當選特首之前,卻沒有半點掌管任何政府部門以至公營機構的經驗。他可以把理念和策略說得天花龍鳳,但如何能夠推動政府這部龐大的機器,把構思落實,卻是另一回事。懂得寫時事評論的人,不代表他們懂得如何「落手落腳」治理好香港,這一點筆者早有自知之明。

梁振英終於發現「吹水」與管治,原來完全是兩回事,於是成立委員會之類來buy time的「時間偽術」,也成了他臨急抱佛腳的「救命草」了。

梁營人士張震遠昨晚在電視特備新聞節目中,談到房屋問題時,要我們有多一點耐性,要看到梁振英長線給了我們希望。

聽到之後,我只能苦笑,並想回以凱恩斯的名句:「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