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

陳雲 - 野神廟

轉角   2013年01月14日

【am730專欄】在九龍和沙田坐雙層巴士,高架公路下望,總會見到山坡上的小廟。有些是道教的,有些是佛道合流的,山路上插滿了褪色的三角彩旗。如果不是山門有大字廟名,還以為舉行武林大會。

所謂廟小菩薩大,這些山野小廟,供奉的卻非小神,而是多人崇拜的大神,或閩粵一帶流行的地方封神。大神如觀世音菩薩、天后娘娘、斗姆元君、黃大仙、齊天大聖之類,地方封神如三山國王、譚公、二伯公、水仙爺爺之類。也有方便善信,大神小仙都有塑像或牌位的。

這些小廟,有些是山村居民籌建的,山村清拆或沒落之後留下孤廟一座,有些是修行人結廬寄居,順便建壇立廟,方便說教弘法,順便領受善信一點錢米布施。幾年前我隨文師父修行南傳佛教(小乘佛教),他寄寓於荃灣芙蓉山的石屋,就叫臥雲寺。平日山門半掩,外客來到,總在門前徘徊,在入與不入之間。

北角健康邨對上的山坡,也有一座小廟,供奉西藏密宗的大威德金剛,當年行山路過,覺得有點因緣。這些野神廟,好像市區舊樓的道教神壇與佛學會一樣,多數是私人團體籌辦,並不對外開放,一般不宜打擾。平日善信拜神,如無相熟門徑,應到民政局屬下的華人廟宇委員會接管之神廟為佳,此等神廟受到慈善法例及招標條款監管,廟祝經過政府甄選,不敢隨便斂財。布施錢箱之金錢,也是給予廟宇修護或公益福利。

也有一些山野神壇,是遊山客或晨運老人修築的,一般是雜亂無章的紅色的小神壇。例如幾年前去蘇屋邨,見到居民在山坡山開闢不少行山小徑,山腳有些神龕,給予棄置之神像一個庇護之所。後來讀周綺薇《推土機前種花》一書得知,原來神龕有一段感人故事。住在深水埗福華街天台屋的老婦梁葵,少時為馬姐(打住家工),用畢生積儲買了天台屋,在政府重建福華街、元洲街之時被迫遷居,幾年來徬徨無助,但她依然繼續建廟行動,就是傍晚拿一塊磚、一條木到蘇屋邨巴士總站的山邊,居民棄置神像的地方,為神像建屋,建好屋之後,就在旁邊種花,又開闢階梯,樹立扶手,使人可以上去欣賞,如是者十六年。另有一位老伯協助,兩人少有交談,以免被人誤會。近年老伯病重而坐輪椅,打理小廟的工作由梁婆獨力承擔。不喜歡神廟的人,總是將台階上的杯盤取走,梁婆用粗筆寫上「偷走衰一世」的字,才無人搗亂。

不怕無廟,只怕無道。寺廟只是形相,虔誠才是功德。得知此小故事,日後見到山坡神龕,就多了一分敬意。

周一刊登
文化評論人,德國哥廷根大學民俗學博士,《中文解毒》系列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