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

李少文 - 滅殺龍尾生物的「刁process」

2012年10月30日

【明報專訊】秋天,五行屬金,主刑殺、兵象。這個秋天,政府堅持在有超過230種潮間帶生物的龍尾興建人工泳灘,大開殺戒,但又文過飾非,在旁邊搞「汀角+」。這種荒謬的做法,自然引起保育團體的不滿,雖不致兵戎相見,但兩者針鋒相對,已應了秋天兵象之兆。

當然,有關秋天的陰陽五行學說未必有科學根據,但季節對於生態調查的準確性,則十分重要。根據漁護署和環保署共同發出的指引,環評很多時候要做旱、濕兩季的調查,才可以有較全面的資料;濕季即4至10月,旱季即為11月到來年3月。為龍尾做生態調查的顧問可謂非常有效率,在3個月內進行了3次的潮間帶生態調查,便定龍尾的生死。調查進行的日子分別是2006年10月27日、11月14日和12月27日,旱、濕兩季相隔不足18日,但指引清楚明確地指出,某些生態學家認為10月是濕、乾兩季的過渡期,氣候每年變化不定,在這個月做的調查,其結果需小心考慮。神奇的是,環保署居然自打嘴巴,接納環評報告。

政府官員拒絕為龍尾翻案其中一個重要理由,是項目已經完成所有「法定程序」,即他們口中的「due process」。實在佩服他們用這詞時可以面不改容。「due process」其實不應譯作「法定程序」,「due process」原本是一個政治概念,「due」在這裏有恰當、正當的意思,「due process」原是法政學者提出保護民眾免受統治者打壓的手段:除非經過正當的程序,市民的權利不應被剝奪。以上旱、濕兩季生態調查的例子,只是環評制度內眾多不正當情况的冰山一角。

環評報告已明確指出工程會引致生境及現有河牀的永久損失,但「因為生境的生態價值低」,故工程造成的影響可以接受。環評內只列舉了21種潮間帶生物,但香港自然生態論壇的9位網友,在2007年12月在龍尾進行兩次生態調查,已經找到106種潮間帶動物。

由於顧問和民間找到物種的數目相差太大,環諮會在2008年1月要求有關部門提交更多資料,但在工程尚未取得環境許可證之際,政府於2008年2月6日偷步刊憲,宣布擬於大埔龍尾展開工程,包括建造海堤、挖掘海牀及安裝防鯊網等,汀角路部分路段也會擴闊為雙程三線不分隔行車通道,以配合泳灘帶來的交通需求。這種做法,等於政府認為環評只是門面工夫,一定「過硬」,那樣還算是官員口中的「due process」嗎?

一個狡猾、奸詐的過程

雖然龍尾有十分高的生態價值,但環諮會在2008年11月討論環評報告時,因首輪投票表決為5比5同票,時任環諮會副主席黃玉山再投一票支持,結果以6比5有條件通過環評報告。使人痛心的是,投票通過環評報告的,還包括部分環保團體的代表。

可以說,通過龍尾人工泳灘項目的,不是「due process」,而是「刁process」。「刁」有狡猾、奸詐之意。現行的環評制度,正是一個狡猾、奸詐的過程。至於政府的諮詢程序,過期新界東北和國教事件已有很多暴露政府假諮詢的文章,在此不多談。

要是真的跟足「due process」,龍尾灘其實是有救的。根據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第14條,如果申請人在申請該環境許可證時提供有誤導性、錯誤、不完全和虛假的資料,環境保護署長是有權暫時吊銷、更改或取消環境許可證的。問題是慣於弄虛作假的刁官一日不丟官,「due process」在香港永遠只流於空談。

作者是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