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5日 星期日

星期日現場:150噸膠粒

星期日生活   201285

香港膠災 港共膠政 政府硬膠 要來把膠?
朗思製作

【明報專訊】「The greatest threat to the world is that you think others will save it.」從天水圍走到愉景灣清潔海灘的安妮說。

十三年一遇的韋森特,颳破了李氏力場的詛咒,卻也為香港帶來了前所未聞的生態災難。一顆顆綠豆般大的聚丙烯,在韋森特的大手下,如播種般撒遍一眾離島沿海和數十個沙灘。至此,沒人能預測災害會有多嚴重,毒物的尾巴會伸得多深遠;我們只知道,對生態最大的威脅,叫置身事外。

陌生人,歸位了

聚丙烯,是即棄餐具如膠杯、杯蓋的原料;小巧外形酷似魚卵,本來無毒,卻會吸收毒素,魚吃下,大多中毒身亡;大自然環環相扣,細小如卵也能誘發災殃。150噸膠粒,默默浸泡在香港以南的海洋裏,梅窩、芝麻灣、坪洲、長洲、南丫島、赤柱,一一失陷。

在臭氧毒霧籠罩下的星期六,八九點鐘的太陽被抹去光輝,趕到傳聞中受難現場之一的愉景灣。走過稔樹灣、長沙欄,看不見facebook上的驚人景象,眼前只是一彎彎的尋常沙地,數件垃圾幾堆枯枝,平靜的景象與「生態災難」差天共地。向住在愉景灣7年的泰國移民阿A探問污染事宜,談着,他就說起一個外國女子,經常獨個兒在沙灘執垃圾,又會挺身喝止在沙灘丟煙頭的人,孜孜不倦。

這個女子是環保組織DB Green的成員Dana Winograd,定居香港已17年。迎面見她,就是一個笑;細緻地講解清潔的步驟,分派工具,膠粒和垃圾放在黑色袋,可回收的就放到灰色袋,非常專業。身後的一班救援人員,Dana笑說,每個都是陌生人,「以往的清潔活動只有DB Green的成員參加,這次卻有很多不同的人,我也不知道這些人是從哪裏來的!」

「香港的地方香港人要自己做番」

家住美孚,平生從未踏足愉景灣的雄仔說。來自觀塘、紅磡和機場的三位同事,以及天水圍的安妮和雲信,還有二三十位的市民,前一兩天在facebook知悉這次災難,個個受了感召似的,跟着地圖,一步步走來。今天知道出事,明天拔刀相助,機動性十足;身水身汗一身沙,理由只有一個,就是清理海灘。

「其實根本不用參加什麼組織。」玩了潛水三四年的Brandon,一大早便由老家黃竹坑走到愉景灣。他說,海洋的事就是他的事,「海洋是另一個世界,很多色彩,很寧靜,跟我們身處的世界完全不同,就像有許多未知的東西在裏面。」對海洋世界的一份尊敬,令他一直關注環境議題。他慨嘆,人類的幾個貨櫃、幾個拖網,就撤底的拖毁了整片海洋。侵蝕與破壞總在看不見的細節慢慢滲透,無聲無息。就像這些膠粒,遠看海灘安好無缺,然而蹲下細探,卻發現一顆顆膠粒都滲滿沙地中,混然為一,要逐一用手挑出,甚或不斷用筲箕過濾沙粒,才能把這些隱形的毒物抽出。

沙灘上嘻嘻嚷嚷的十多個男生,原來是由生物科老師牽頭而來。阿sir兩日前在facebook驚見事態嚴重,即時廣邀親朋同事一起幫忙,「香港多些人走出來會好一點。」由觀塘到荃灣再到愉景灣,帶着一班中五生出走課室,「出來看看有幾污糟,好過上堂講。」清潔後再回校補課。阿sir說,在新高中學制下,出外體驗的機會少了,課時嚴重不足,同學只能認識書本裏的大自然,「今次這麼嚴重,補課那些事擺埋一邊先!」然而老師說,還是要看同學的意願。問同學,是否為了大學要求的「其他學習經歷」時數而來?「當然不是,我們才不會這樣市儈!我們是為了香港,還有保衛地球。」雨開始下,令清潔工作更困難,「個天已經好畀面啦!」同學朗聲說。

愚公移山無國界

最先揭發災情的,是扎根愉景灣的環保組織DB Green,成員Tracey Read725日巡視沙灘,滿目的瘡痍令她差點要哭。連日來,一眾成員在網上呼籲,感召不同的人救急扶危。成員Dana笑說,一個美國女人,昨天隻身前來,原來是她那住在加州的兒子在網上得知災情,特地叫她來幫忙。一個小感召,在地球上兜了一圈,把素未相逢、不同國籍、種族的人聚集在岸上,救海洋。Dana說,前兩天也只她們在孤身作戰,然而星期五晚她的電話卻猛響、電郵爆滿,一位位來自不同地方的愚公,急着要來一起移山。

小時候總聽過一個老掉牙的故事,一個老人在沙灘上拾起擱淺的海星再拋回海裏,重重複複,為使海星不被明晨的陽光炙死;別人譏笑他徒勞無功,世上海岸何其多,海星如恆河沙數,他救得多少。老人就說,至少對手上的海星來說,是救贖。

今後DB Green會繼續在愉景灣一帶沙灘奮戰,有心人可關注它們在facebook的群組,一起移山去!

阿離
編輯 蔡曉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