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陳雲 - 打地氣

am730 轉角專欄 2011年10月18日

馬鈴薯放在牆角會發芽,薑和洋蔥在籃裡放久了,也會發芽。蒜頭燻過硫磺,不會發芽。有生機的東西,擱在地上便發芽。兒時在元朗鄉村,貓狗雞鴨害了重病,無法用草藥或者西藥醫治,便丟在庭院角落,由得他們臥地,有的自己識得找草食找水飲,自己救回自己,有些等死,有的在地上躺了幾日,奄奄一息,忽然還陽,起來走動。鄉下人稱之為打地氣。現在中環就有人臥地,為資本主義打地氣。

中國民間聰明,永遠有Plan B。天有好生之德,上天都離棄了,怎辦?還有地啊,地載萬物,為滋養之母,丟在地上,吸了地氣便有一線生機。

近日著書,早上精神困倦,便想到打地氣的土法,七點起來頭腦混沌,便做些閒雜事,偶然寫一兩段,九點幾,倦了,便在地上鋪席,小睡半小時,之後神清氣爽,龍精虎猛,可以寫到四五點。雖然住在高樓,不觸地,然而心理上也是打地氣。方法是伸展和振動肩膀和腰胯,將人身傳動肌力的兩大關節放鬆,之後靜觀呼吸而入睡。小死一回,告別煩囂。

睡覺與醒覺,都是一個覺字,轉了讀音而已。試驗了幾日,發現清醒時候雜念多,難做事,迷迷懵懵反而可以集中精神做一件事,例如覆信、撰寫講稿等,早上做了這些閒雜小事,清醒的時候便可以集中創作了。

早上操勞之後小睡,乃蘇東坡養生之道,大學士自然有名堂,叫「回籠覺」。東坡養生,首重豁達,凡事不記掛於心,呵呵度日,其次是交遊散心,與老友、妾侍和禪師談話,之後才是重飲食,多沐浴。重飲食非求佳餚美饌,而是就地取材,不時不食,貶官到黃州,就用當地的鮮竹筍、鮮魚和燉豬肉做養生之資。除了早上的回籠覺,也有午睡。在杭州當太守時,便溜到寺廟中解開上衣,舒服地睡個午覺,也在寺廟沐浴,宋代寺廟有浴室,有的還有山泉水可用。

打地氣是死裡求生,亂世做人,也是一樣。蘇東坡曾夢見自己前世是五祖寺的戒禪師。中年之後,恬淡無求,後來參禪開悟,為東林常總禪師的法嗣。他亦念佛求往生極樂,每到一處,隨身攜帶一軸阿彌陀佛聖像,謂:「此軾往生公據也。」

滾滾紅塵,隨遇而安,了生死,出三界,才是人生大事。

陳雲
文化評論人,德國哥廷根大學民俗學博士,《中文解毒》系列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