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3日 星期三

Vic - 階級清洗與香港異化

2011年2月23日

陳雲說:「從宜居灣文件的規劃思維可見,中共正準備用人口流徙的方法,瓦解香港社區。曾蔭權政府樂得安閒,只須順應北京的命令,將香港貧者流徙內地,騰出空間,使內地富人南來填補便可。這是用高地價政策為工具,進行階級清洗。

或許不少人認為這說法太誇張,甚至只是陰謀論。但是,即使當局並非有意如此,照香港近年的發展趨勢,階級清洗是遲早的事,甚至可說是現在進行式。而且,事實上,香港的「才俊」,認為窮人應該離開香港的,太不乏人。此所以瑞銀投資研究執行董事王震宇說:香港窮人買樓難,這些「低增值人士」應該離開香港,以騰出空間讓高增值人士來港。不少網友罵王震宇說法離譜、涼薄,但其實像王先生這類金融才俊,真的認為香港既然貴為全球金融中心(紐倫啊!),無本事的窮鬼不配住在這個寸金尺土的大都會(免得拖低香港的檔次!)。

如果大陸有天成為民主法治之區,自由與人權不輸香港,老實說,不用政府推動,也會有不少港人移居大陸。但是,這一天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因此,目前香港跟大陸之別,乃文明社會與原始叢林之別,迫使香港的窮人移居大陸,確實無比涼薄。

在大陸的影響下,香港正日趨異化。你想想那條六七百億的高鐵,到底將為誰服務?香港的窮人,連機場快鐵都搭唔起,你以為將來搭得起高鐵?可以利用高鐵「打造大中華區一日生活圈」?發夢!高鐵,就是用全體港人的錢,毀人家園(將人家安居數十年的菜園村連根拔起),去為地產商(令西九的樓更貴)、不義而富的大陸新發財、鄙視窮人的香港各界才俊起的。唐英年不是也說過,將來香港人可以住在珠三角一帶,每天到香港返工嗎?

以香港掌權者的心態,港人若不覺醒抗爭,香港必將變本加厲地功利化,整個香港將徹底工具化,成為真正無良的國際金融中心。國際金融中心發展到極致,就像紐約華爾街一樣,養了一班極度精明、貪得無厭、損人利已、道德虛無的「金融鉅子」,以及他們衣冠楚楚的爪牙。

延伸閱讀:

陳雲 AM730「轉角」專欄文章:

2011年2月22日 霸權規劃 瓦解香港

2011年2月15日 「宜居灣」毀滅香港城邦格局

施永青 - 政府應否助民置業 AM730 C觀點 2011年2月23日

-------------------

C觀點 - 施永青
政府應否助民置業
AM730 2011年2月23日

我原先並不認為政府有責任協助市民買樓去當業主。因為買樓涉及投資,樓價會升會跌,取捨應由投資者自作自受。政府能為基層提供足夠的廉租公屋,已算功德圓滿。

然而,香港的樓價,近年已被內地的投資者所扭曲,它反映的只是內地投資者的偏好,已與廣大市民的負擔能力日益脫節。長此下去,香港的物業會愈來愈多地落入內地富豪的手上,而本港市民只能成為他們的租客。

本來,租樓一樣可以解決生活問題;但在香港有樓與沒有樓可以造成很大的差異。有樓的人在經濟增長的時候,通常都可以比沒有樓的人分享到更多的好處。因為經濟一好,樓價隨即會上升;但沒有樓的人,要等工資增長後才會分到一點好處。

譬如:樓價在去年升了20%,一個擁有一個250萬住宅的小業主身家就多了50萬;但一個住在類似單位的租客的薪金卻只加了1,500元,全年才增收1.8萬元,得益比有樓的人差很遠。此之所以香港人這麼喜歡擁有物業。

有人認為,這50萬的增值只是一個虛數。這種說法並不成立。這50萬可以拿來加按套現;亦可以在換樓時變成額外的首期,令住處可以「升呢」;不少香港人之所以能夠移民海外,靠的都是賣了已升值不菲的那個居所。

香港社會「講金唔講心」,幸好社會仍有一定的凝聚力,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大家在樓價升跌的問題上利益與共。當社會上擁有物業的人在不斷增加的時候,人們就覺得有希望、有前途。當樓價不斷下跌,業主變成負資產,銀行逼倉要賣樓時,社會就容易出現動亂。如果香港的私人住宅愈來愈多地落入內地投資者的手裡,等同剝奪了普通香港人透過資產升值直接分享經濟增長的機會,令香港人對買樓致富也失去寄望,香港社會就更難有凝聚力,社會就更不容易治理。〔Vic:當局很可能正是不想香港社會太有
凝聚力,免得妨礙他們橫行霸道、為所欲為。

從這個角度來看,特區政府實有必要把「協助市民成為小業主」看成是自己的首要任務。把這個主要問題解決了,其他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如果這個問題解決得不好,社會就百病叢生。

在社會壓力下,特區政府已意識到這個問題必須認真去對待,但處理的方式卻不得法。它只是沿用傳統的方法,希望透過增加土地供應去平抑樓價,讓更多的人可以有條件置業。但這種王道的方法現在已不管用。因為即使增加供應,樓價一樣會被從內地來的資金炒起,普通香港人一樣不夠大陸客爭。

為了本地人的置業自住需要不至受到過多的外來投資因素干擾,我曾建議政府在增加賣地的同時,還需規定某一數量的新增土地,所建造出來的樓宇,必須賣給本地的首次置業者。可惜這個建議並未獲政府所接受。所以我打算在未來的幾篇文章中,再把這項想法更具體地闡述一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